还记得初中历史课本上
“秦王扫六合”后
采取统一度量衡的措施
进行巩固统一吗?
今天,一起认识
“历史课本里的度量衡”旬邑权
“青铜大疙瘩”里
藏着两代帝王的诏书
秦始皇命令:
“六国已灭,全国度量衡立刻给我统一!”
秦二世附议:
“我爸定的规矩一个字不许改!”
这段对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哦
重达2.27千克的“青铜大疙瘩”
旬邑权便是实证
它是秦始皇统一全国衡制
由政府颁发的标准衡器
相当于现代的秤砣
(注释:衡器,利用力的杠杆平衡原理测定物体质量的器物。)
正看截面呈梯形
中空,器顶口有一长方形横梁
横梁左右两侧
刻有篆书“旬邑”
旬邑为秦国地名,古称豳(bīn),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北部。
权体八面
刻有秦始皇和秦二世的诏书
诏书书体为小篆
秦始皇亲发诏书: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大意便是:
“六国已灭,全国度量衡立刻给我统一!”
秦二世追加诏 书:
“法度量,尽始皇帝为之……
刻此诏,故刻左,使毋疑。”
大意便是:
“我爸定的规矩一个字不许改!”
两诏铭文在秦权中非常少见
这件旬邑权
不仅是秦朝法律和制度的见证
也是研究秦朝度量衡和文字的重要实物资料
怎么使用秦权?
“权衡”一词因此而来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
各国的度量衡制度复杂混乱
度量衡,度指长短,量指容量,衡指重量(质量)。
因此,齐国商人和秦国商人做生意时
对账老对不明白
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规定以秦制为基础
统一度量衡制度
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旬邑权便是度量衡用器
使用“权”时
得搭配“衡”一起使用
衡为秤杆,一般是木质
权为秤锤,质地大多为铜和铁
权与衡 相佐
以实现“称物平施, 知轻重也”
现代词语“权衡”一词
便起源于此
秦权出土的地域很广
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等地都有发现
几乎遍布当年战国时期的六国旧地
这说明
秦始皇当年统一度量衡制度
已在全国广泛推行
为巩固统一
秦王朝大力推行一系列措施
除了统一度量衡
为了巩固国家统一
秦王朝还大力推行一系列措施
①
统一文字:强制安装“统一的输入法”
战国时期
七国文字书写各异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
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使得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