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谷子经济”作为连接年轻消费者情感需求与文化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纽带,正逐步从单纯的情绪消费向深层次的价值共创转型。

优质IP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以《罗小黑战记2》等为代表的成功案例,不仅带来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更激发了粉丝对周边产品如公仔、盲盒、手办等的热情,展现出强烈的文化认同与消费动力。

北京市日前发布的《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支持规范发展“谷子经济”,鼓励优质动漫创作,打造二次元和新生代潮玩集聚地,扶持国潮品牌海外拓展,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伴随“谷子经济”火爆,实体“谷子店”迅速在各大商圈涌现,成为吸引年轻客流的重要阵地。这类店铺不仅是商品销售点,更是二次元爱好者社群交流的平台,强化了消费者的归属感和社交互动,提升了购物中心的人气和活力。然而,单靠“谷子店”难以持续盘活商业项目,市场同质化严重、热门IP盲目跟风、缺乏内容差异和创新体验,导致运营压力大、盈利能力受限。

“谷子经济”的核心玩法正出现创新突破。一方面,联名黄金饰品等“痛金”现象兴起,将传统快消周边升级为兼具收藏与投资价值的文化资产。例如,将热门IP与贵金属结合,不仅具有情感价值,也拓展了消费场景。

另一方面,虚拟偶像和数字人IP的崛起,为“谷子经济”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虚拟IP跨媒介能力强、生命周期长、粉丝忠诚度高。其形象应用于黄金饰品、潮玩、数字藏品等多元载体,实现物理与虚拟的深度融合。

在商业模式上,“谷子经济”由单一的“IP授权+衍生品销售”逐渐向“用户共创+场景嵌入”转变。品牌开始邀请粉丝参与产品设计,举办主题展览中的定制工作坊、游戏内绑定现实的虚拟任务等体验活动,打通“内容—体验—实物”闭环,增强用户参与感和忠诚度,促进文化传播向商业转化的深度融合。

尽管“谷子经济”发展迅速,但版权侵权问题突出,大量未经授权的同款及粉丝定制产品泛滥,不仅损害IP权益,也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同时,情绪价值叠加金融属性,还容易滋生炒作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商家需突破热门IP限制,积极引入更多小众且有潜力的二次元IP,实现内容多元化和差异化。强化社群运营,开展主题“打卡”、Cosplay聚会、IP体验展等线下活动,丰富消费者体验,增强社区归属感和粉丝忠诚度,通过差异化定位,提升品牌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谷子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持续创新内容与运营模式,平衡版权保护与市场活力。黄金饰品、潮玩、数字藏品及线下体验应协同发展,拓展消费场景和情绪资产承载力。只有强化用户体验,深化社群互动,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才能将“谷子经济”从潮流热潮转向价值共创,助力文化产业与实体商业的深度融合与升级。

“谷子经济”的新玩法正在重塑文化消费生态,唯有解决版权、内容、运营和用户体验等关键问题,才能释放其长期潜力,推动产业走向健康、创新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