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眼内压力过高,并造成视神经损害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失明的风险。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视力的“隐形杀手”,保护我们的心灵之窗~
了解青光眼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常的眼压值为10-21mmHg,青光眼大多数是由于眼压升高超过这一数值引起眼球后部的视神经逐步损伤而影响视力的一组疾病。
眼内有结构不断的产生房水,起到维持和营养眼内组织的作用,也有结构将房水引流出眼内。正常情况下,房水的产生与排出总是保持一个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一个稳定的眼压。
青光眼患者房水往往能正常产生,但排出通道因各种原因阻塞,动态平衡被破坏,眼内积存房水过多而引起眼压过高。若不及时治疗,长时间的高眼压会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萎缩,进而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青光眼早期症状
典型青光眼发作会有以下症状:
✦眼有疼痛感,可能还伴有头痛;
✦眼球摸上去有变硬的感觉;
✦看发光体如灯泡周围出现彩虹似的光环;
✦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看东西范围缩小。
诱发青光眼的常见因素有哪些?
青光眼之所以发病与患者眼的局部结构、年龄、性别、遗传、屈光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1、不良的生活习惯
吸烟嗜酒、起居无常、饮食不规律、喜怒无常、习惯性便秘、顽固性失眠。
2、屈光因素
屈光不正患者(近视、远视、老花)发病率较高、近视多伴有或发展为开角型青光眼,远视多伴闭角型青光眼。
3、眼睛结构异常
眼球的前房部位浅,眼球晶状体厚、眼轴较短都容易导致房水循环发生障碍,从而导致眼压升高形成青光眼。
4、遗传因素
青光眼属多基因遗传性病变,有家族史者,发病率要高于无家族史的,故有家族病史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青光眼的预防与治疗
考虑到青光眼疾病的特点及发病机制,对于青光眼的预防主要需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
1、定期进行眼科检查
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等高危人群更应缩短检查间隔或提早进行检查。
2、控制全身疾病
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降低青光眼发生的风险。
3、避免滥用激素
局部和全身激素药物的应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
合肥普瑞眼科医院青光眼专科江军主任提醒,青光眼虽然后果严重,但并非不可控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青光眼病情发展,保护视力的关键。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积极预防,就能有效降低青光眼发生、发展的风险,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