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对京东“二选一”被罚、整改通过,美团对饿了么“二选一”被罚、整改尚未结束,今年以来“外卖大战”中又出现新型“二选一”的背景下,以外卖市场新型“二选一”反垄断规制为主题的2025年夏季佘山竞争法论坛于8月30日在上海政法学院举行。

与会的外卖餐饮零售行业商家结合自身经历和行业共性问题称,美团今年对商家“二选一”手法不断升级,从利诱到“威逼”,采取“返佣”、下品牌标及降权限流等隐蔽新手法,后期对“反抗商家”采取置休关店等更直接的传统“二选一”手法,导致商家订单量短时间锐减甚至腰斩,有的濒临倒闭,但是怕被打击报复,他们也不敢站出来,期望对方能够给商家多留活路。

与会的行业专家结合其市场调研也称,“二选一”在当下仍然存在,对于此前较为成熟的拼好饭等业态,强制“二选一”行为也常有发生。变化在于,之前简单粗暴相对容易被发现的“二选一”手法,已经演变成更具隐蔽性、迷惑性的新型“二选一”行为,如对商家限流、限缩商家配送范围、强制商家上线拼好饭等业务板块、强制商家上架神券等活动。但变化的是手段,不变的是目的,都是为了限定商家经营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经营定价的权利,从而达到排他、抢占市场份额、控制市场份额的目的。

对此,与会的竞争法专家认为,上述行为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22条有关限定交易的规定。有的专家进一步指出,虽然商家可以依法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但是举证比较难,而且成本、风险与收益明显不对称。

与会的经济学家强调,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良性的竞争应当是平台与商家互惠共赢,无论以什么方式单方逼迫商家就范都不利于外卖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