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情绪消费已成为Z世代生活新潮流,从“发疯工牌”到“AI陪伴”,年轻人正通过多元消费构建情感支持网络,情绪价值也从“感受性慰藉”升级为“精神能量补给源”。近日,Soul App联合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2025 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这份依托Soul平台大数据及2338份调研样本(约7成为Z世代)形成的报告,聚焦“情绪消费新人类”画像与“情绪消费新趋势”,精准捕捉青年消费行为特征,Soul也借此次调研进一步深化了对年轻群体心理需求的洞察。
报告揭示,“情绪消费新人类”群体特征鲜明。近9成青年有过为情绪价值买单的经历,其中近4成是高频消费者。从性别来看,男性占比55.9%,高于女性的44.1%;年龄层面,“90后”“95后”“00后”是绝对主力,占比分别为29%、28.5%、26.4%;地域分布上,新一线城市需求最盛,占比28.6%,普通地级市(23.2%)、北上广深(18.8%)紧随其后。
收入与职业维度呈现差异化特征。超7成偏好情绪消费的青年收入稳定,其中49%有存款且每月有结余;每月可支配收入5000元及以内的青年需求最高,占比24.8%,收入越高需求反而越低。职业方面,企业普通职工、基层管理人员需求占比20.8%,自由职业者占18.3%,拥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职场资深人士(37.8%)和自由职业者(24.1%)对情绪价值偏好度更高。
在“情绪消费新姿势”上,青年群体展现出多元特点。消费频次上,20.3%的青年是“日活型用户”,每天都会进行情绪消费,43.4%每周消费多次。消费金额方面,月均支出达949元,18.1%的青年每月愿为情绪价值花费2000元以上,近6成花费占月收入10%以内。
情绪消费动机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性更注重自我犒赏,52.6%为提升幸福感与松弛感消费,50.5%会通过消费“哄自己”;男性则更渴望被理解,30.2%追求“被接住的感觉”,20.7%借此表达身份,20.9%将其作为社交谈资。
消费时段呈现规律性,超半数青年有固定消费时间。深夜22点后(33.2%)和工作间歇(26.1%)是两大峰值,通勤、午休等碎片时间也被密集利用。从消费场景看,青年兼具“消极维护”与“积极强化”双轨需求:48.4%为维稳情绪消费,41.9%在情绪低谷时触发;34.9%为庆祝开心时刻消费,30.8%则用于节日纪念。
作为聚焦年轻群体社交与生活的平台,Soul此次联合发布的报告,不仅用数据为Z世代情绪消费的独特形态“画像”,更折射出当代青年在社会压力下的心理调适路径。未来,Soul或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链接更多贴合青年情绪需求的内容与场景,为年轻一代的心灵安顿搭建更温暖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