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苹果推出的iPhone 14系列,在美国市场所售机型将仅支持eSIM技术,不再搭载物理SIM卡槽。这一调整,在业内看来,将是eSIM技术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与传统SIM卡相比,eSIM无需插卡可直接嵌入在终端中,大大减少了对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且可以通过无线远程下载方式 (OTA)进行更新,因此从诞生之初起,eSIM卡就被视为多终端连接和物联网领域理想的身份识别硬件。
当然,eSIM有其优势,但也并非没有竞争对手。事实上,实体SIM也随5G在同步升级,一种5G超级SIM卡早在2019年就已经由三大运营商推出市场,其具备超大容量、安全存储、一键换机等强大功能,目前用户规模已超千万。
目前,这两种SIM卡技术都已经应用到了智能手机上,那么5G时代的手机SIM卡技术将会有谁来主宰呢?
eSIM的最大隐忧是安全
目前eSIM卡主要还是用在物联网终端上,尚未在手机领域大规模应用。9月15日,在网友询问我国是否有eSIM手机卡推广计划的问题时,工信部在官网作出答复,“目前,我部正组织相关单位,研究推进eSIM技术在平板电脑、便携式计算机及智能手机设备上的应用,待条件成熟后扩大eSIM技术应用范围。”
工信部的此番表态,给予eSIM卡进入智能手机释放了更多积极的信号。但在业内看来,eSIM卡要进入手机,还存在多重挑战,而安全就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据了解,目前在海外市场的eSIM卡开通流程中,整个写入过程都以用户名、密码为主要验证手段。而即便eSIM 开通流程中加入了实名验证与活体验证环节确保了开通流程的信息安全。但在完成相关业务流程后,这个手机里的识别码会不会被恶意复制及篡改则没法评估。
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的当下,一个手机SIM卡号背后是绑定的众多应用服务和支付验证安全,如果识别码一旦被黑客截取并复制写入到其他设备后,对用户而言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eSIM卡进手机,仍需要运营商、终端厂商、APP 厂商、卡商、芯片商多方进一步开放合作,协同研究推进。
正是基于安全考虑,eSIM在国内的发展方向主要是物联网市场。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类手机的终端设备和车联网,是目前eSIM最具潜力开拓的两大市场。
超级SIM更安全,但是门槛多
超级SIM卡是由紫光国微推出的一款同时支持通信功能和大容量存储功能的新型SIM卡,可以全面兼容5G/4G/3G/2G网络,让大容量+大流量能够一卡兼得。相比eSIM,超级SIM卡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具备金融级安全能力。手机用户的通信录、照片、文件等可安全存储到超级SIM卡,有效避免黑客木马盗取泄露风险。此外,超级SIM卡采用金融级安全芯片,使用的是加密数据通道,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更高。
虽说超级SIM卡相比eSIM卡有着一定的安全优势,但有一些不足,目前超级SIM卡推广的最大阻力就是5G超级SIM卡的适配卡槽问题。如今很多中高端手机都已经不再支持存储卡扩充,也就不符合安装5G超级SIM卡的要求,导致很多用户无法进行5G超级SIM卡升级。
除了卡槽适配问题,超级SIM卡还需完善生态体系,满足用户更多场景化的需求,例如能够充当学校饭卡、交通卡、门禁卡、车钥匙、银行U盾、电子签名等,这些需求都需要运营商与对应的厂商和服务商达成合作协议,这样才能让5G超级SIM卡的功能成为现实。
这场eSIM与超级SIM的手机之争刚刚开始,接下来就要看谁可以扬长避短,让用户彻底打消顾虑,让运营商在5G时代更好的拓展业务,更好的服务用户,才能抢占先机赢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