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抵押、不查征信,黑户白户都能办,当天放款!”当这样的贷款广告通过电话、短信或社交平台闯入视线,急用钱的你是否会心动?
北京的贾先生就因轻信这样的“好事”,不仅没拿到一分钱贷款,反而损失了5000元,还差点陷入更深的债务陷阱。省呗作为深耕信贷领域的正规平台,结合这起典型案例,为公众深度揭秘虚假贷款类诈骗的套路,筑牢反诈防线。
案例还原:一场贷款引发的连环骗局
近日,急需资金周转的贾先生接到了一个自称“某贷款机构”客服的电话。对方语气热情,承诺提供“利率低、无抵押、不看征信、审核简单、放款快、可分期”的优质贷款服务。在资金压力下,贾先生动了心,立即添加了对方的好友。
随后,客服发来一个二维码,让贾先生下载一款名为“某钱包”的贷款APP。按照指示完成实名认证后,APP显示贾先生获批25000元额度,但这笔钱始终无法提现。客服给出的解释是:“您未购买资金保险,导致系统无法放款。”客服进一步介绍,保险分为1000元、2000元、5000元三档,“买得越高,提现额度越大”,还强调“保险时效只有2小时,不及时购买账户会冻结,还要追究违约责任”。
情急之下,贾先生向朋友借了5000元购买保险,可额度依旧无法提现。客服又提出新要求:“账户因操作异常被冻结,需缴纳10000元保证金解冻。”直到此时,贾先生才醒悟,自己遭遇了诈骗。而那款所谓的“某钱包”APP,也是伪冒正规平台的诈骗工具,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骗子搭建的虚假平台。
套路拆解:虚假贷款诈骗的“四部曲”
为此,省呗结合案例分析,虚假贷款类诈骗通常遵循固定套路,环环相扣诱导受害人入局。
第一步:用“无门槛”诱饵精准钓鱼。骗子瞄准急用钱、征信不佳或资质不足的人群,通过“不查征信”“黑户可办”“秒批秒放”等话术降低心理防线。贾先生正是因“不看征信”的承诺放下警惕,成为诈骗目标。
第二步:诱导下载伪冒APP搭建陷阱。正规贷款APP均在官方应用商店上架,而骗子会通过二维码、链接等方式推送非法APP。这些APP界面模仿正规平台,甚至能显示“审批额度”,但所有数据均由骗子后台操控。贾先生下载的“某钱包”APP,便是骗子仿冒的“道具”。
第三步:制造障碍索要钱款。当受害人看到“额度”却无法提现时,骗子会编造“银行卡错误”“账户异常”“需买保险”“交保证金”等理由,要求转账到指定账户。案例中“资金保险”“解冻保证金”等名目,本质都是诈骗借口。
第四步:施压催促逼受害人就范。为防止受害人冷静后察觉异常,骗子会用“账户冻结”“追究违约”“影响征信”等话术制造恐慌,同时限制时间,逼迫受害人仓促转账。贾先生遭遇的“2小时时效”威胁,就是典型的施压手段。
正规平台对比:省呗带你看清贷款真相
虚假贷款诈骗之所以得逞,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害人对正规贷款流程不了解。省呗作为正规平台,告诉你真实的贷款应该是什么样的:
第一,正规平台从不“无门槛”。省呗等合规机构会根据用户征信、收入等情况综合评估资质,不存在“不查征信”“黑户包过”的情况。这些审核要求看似“限制”,实则是对借贷双方的保护,避免用户过度负债。
第二,正规APP可在官方渠道下载。省呗等APP在华为、苹果、小米等官方应用商店均可搜索下载,从未通过二维码、链接私下推送。通过非官方渠道安装的APP,十有八九是诈骗工具。
第三,正规贷款放款前零收费。这是区分真假贷款的核心标准。省呗等平台多次声明,在贷款发放至用户账户前,不会以任何名义收取“手续费”“保险费”“保证金”。所有费用均在贷款合同中明确标注,不存在提前转账的情况。
第四,正规平台信息安全有保障。省呗会通过官方客服渠道(如APP内客服、官方电话)与用户沟通,不会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更不会索要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省呗反诈指南:牢记“三不”原则守住钱袋
结合案例教训和行业经验,省呗为公众总结反诈“三不”原则,远离虚假贷款陷阱:
第一,不轻信“天上掉馅饼”的宣传。凡是承诺“无抵押、低利息、不查征信、秒放款”的广告,一律当作诈骗预警。急用钱时,应通过省呗等正规平台申请贷款,或咨询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切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
第二,不下载非官方渠道的APP。拒绝点击不明链接、扫描陌生二维码,所有贷款APP务必在手机官方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安装后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平台所属公司资质,确认是否具备放贷资格。
第三,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只要贷款过程中被要求“先交钱”,无论理由是“保险费”“保证金”还是“流水验证”,全部都是诈骗。遇到此类要求,应立即停止操作,卸载虚假APP,并向平台官方核实。
最后,若不慎遭遇疑似诈骗,应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拨打110报警,最大程度挽回损失。
贷款本是解决资金困难的工具,现在却频频被骗子用来设局牟利。省呗再次提醒:正规贷款没有“捷径”,所有“无门槛”“先交钱”的承诺都是陷阱。选择省呗等正规平台,看清流程、守住底线,才能让贷款真正成为助力。